巴勃罗·鲁伊斯·毕加索(西班牙语:Pablo Ruiz Picasso,1881年10月25日-1973年4月8日),西班牙著名的艺术家、画家、雕塑家、版画家、舞台设计师、作家和前法国共产党党员,出名于法国,和乔治·布拉克同为立体主义的创始者,是20世纪现代艺术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遗作逾两万件。毕加索、马塞尔·杜象和亨利·马蒂斯是三位在二十世纪初期开始造型艺术革命性发展的艺术家,在绘画、雕塑、版画及陶瓷上都有显著的进展。在西班牙与萨尔瓦多·达利和胡安·米罗被誉为西班牙后三大艺术家。
毕加索是当代西方最有创造性和影响最深远的艺术家,是20世纪最伟大的艺术天才之一。
代表作品:《格尔尼卡》《和平鸽》《亚维农的少女》《生命》。
1881年,毕加索出生于西班牙的马拉加。1897年,毕加索赴马德里的普拉多艺术馆进修。1900年,毕加索前往巴黎工作并生活。1903年,完成画作《生命》。1907年,画作《亚维农的少女》的完成,成为他创造立体派风格的里程碑。1937年,毕加索创作大幅画作《格尔尼卡》,以纪念纳粹对格列尼卡的轰炸。1949年他的作品《和平鸽》被选为国际和平会议海报。1973年,毕加索于法国穆然去世,享年91岁。 [27]
毕加索是位多产画家,据统计,他的作品总计近37000件,包括:油画1885幅,素描7089幅,版画20000幅,平版画6121幅。在1999年12月法国一家报纸进行的一次民意调查中,他以40%的高票当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十个画家之一。
毕加索的作品通常被分为4个时期。时期的名称尚有争议,大致为“蓝色时期”(1901年-1904年), “玫瑰时期”(1904年-1906年,、“ 非洲艺术和原始主义”(1907年-1909年), 分析立体主义(1909-1912), 合成立体主义(1912–1919)。
蓝色时期 1901-1904
1900到1903年,是毕加索人生的低潮。1900年,毕加索来到巴黎,并在1904年定居在那里。这期间他的创作被称为”蓝色时期”,是他第一次形成自己的风格。这个时期作品背景蓝,人物蓝, 头发、眉毛、眼睛皆蓝,蓝色主宰了他一切作品,背景简化(如《熨烫衣服的人》),避开光感和深度的感觉,把人物结合成一种简单的图样,其中沉重,强烈而流动的线条,给人以不真实的、虚拟世界的印象(如《两姐妹》)。这种线条具有情感的重量。画家后来的作品大多具有这种富于表现力的线条的特点。这些特点是从观察人的动作和姿势中得到的。
这一时期也是毕加索对现实生活关注的时期,他还没有脱离普通群众太远去追求某些哲理性强于艺术性的表现。那时候的蓝色,是贫穷和世纪末的象征,于是作品多表现一些贫困窘迫的下层人物,画中的人物形象消瘦而孤独。至于为什么毕加索会采用蓝色作为主调,尚没有确定的说法。一种说法认为是受法国画家莫奈和卡里埃的影响,认为这种色调加强了画面中的诗意成分。另一种说法则认为,毕加索之所以偏爱蓝色是因为它代表着忧郁。也就在那片单色的浅蓝、粉蓝、深蓝、湛蓝中,毕加索开始走上他的成功之路。
他在这一时期,目击贫困、绝望与孤寂的人们,加上好友卡萨赫马斯因失恋而自杀的影响,其作品常以蓝色为主调,加强了忧郁和悲哀的气氛。
从 1901 年秋天开始,他为卡萨赫马斯画了几幅死后的肖像画,最终在阴郁的寓言画《生活》(1903 年)中达到高潮,这幅作品现藏于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
同样的情绪弥漫在著名的蚀刻版画《节俭的晚餐》(1904 年)中,这幅画描绘了一个盲人和一个视力正常的女人,两个人都瘦弱的,坐在一张几乎光秃秃的桌子旁。失明是这一时期毕加索作品中反复出现的主题,在《盲人的晚餐》(1903 年)和《塞莱斯蒂娜的肖像》(1903 年)中也有体现。其他蓝色时期的作品包括《索勒的肖像》和《苏珊娜·布洛赫的肖像》。
玫瑰时期 1904–1906
1904年春,毕加索在巴黎蒙马尔特区永久地定居下来,随着他迁居巴黎、与菲尔南德·奥里威尔的同居,他的蓝色风格时期也宣告结束。柔和的粉红色调开始渗透到他的画布上的单一蓝色中去(《扇子女人》),很快成为他画布上主要的颜色(《花篮女人》)。那种暖洋洋的、娇滴滴的玫瑰红色代替了空洞抽象、沉重抑郁的一片蓝色。
“玫瑰红时期”就这样开始了,毕加索的油画进入了完全新的世界,一个与流浪艺人和杂技演员接轨的世界,于是也有人称之为”马戏团风格”(《马上的姑娘》)。在这时,毕加索的声望使他得到了与众多女人接触的机会,在这个充满欲望和希图的时代,他用公牛一般的意志统辖着他的女人们(《玫瑰色的裸女们》)。
1905年下半年,与奥里威尔关系破裂后,毕加索进入了他的第一个古典主义时期,表现出他对艺术形式无休无止的探索(《土耳其装束的夫人》)。他预示着毕加索艺术思想中的一个新的倾向,他追求古典式的单纯线条,匀称和永恒的和谐。粗大的造型如同雕像一样简练,没有偶像的背景和与主题无关的任何细节(《立着的裸女》)。造型人物,开始带上了某种几何形的棱角和简化了的结构,不再用什么玫瑰色和淡蓝色,而是用简朴的褐黄色;与此同时,又有力图强调和保持画面的平衡感。
1906年,毕加索结识了马蒂斯。他从这位野兽派泰斗那里发现了黑人雕刻,从此迷上了黑人雕刻,并吸收其艺术精华融入自己的作品中去。这年,毕加索将调色板上的胭脂洗掉,换上灰褐色的颜料,为文学家斯坦因画肖像。代表作品《斯坦因画像》,是毕加索从“玫瑰红时期”跃入“立体主义时期”的跳板,即受到原始艺术的影响,也注意了几何学的基本形,画中的手是写实的,而脸却似土著面具式的形象。
非洲艺术和原始主义 1907-1909
在1907年,毕加索从事一件有重大意义的作品的创作,这件作品是他的经验总结,并且标志着他未来的活动朝现代派方向发展的开端。这部作品就是《 亚威农的少女》。这位西班牙画家的着眼点,不像野兽派那样放在色彩上,而是放在形体上,他采用灵活多变且层层分解的、雄浑有力的、宽广而有概括性的平面造型的手法,把形体的结构随心所欲地组合起来。这些平面甚至发展到超越单个的物象,囊括周围的全部空间。这时我们还没有达到完全理性地控制物体,但是,毕加索的画已经导致我们必须走上这一道路。到1909年,毕加索才确立了真正崭新的绘画语言,这语言是从事物的内涵去认识和解析,而不再只是从事物的视觉表象来描绘事物的形象了。
《亚威农的少女》彻底否定了文艺复兴时期以来视三度空间为主要目的的传统绘画。毕加索断然抛弃了对人体的真实描写,把整个人体利用各种几何化了的平面装配而成,这一点在当时来说,是人类对神的一种亵渎行为。同时它废除远近法式的空间表现,舍弃画面的深奥感,而把量感或立体要素全体转化为平面性。这幅画,既受到塞尚的影响,又明显的反映了黑人雕刻艺术的成就。强化变形,其目的也是增加吸引力。毕加索说:“我把鼻子画歪了,归根到底,我是想迫使人们去注意鼻子。”
分析立体主义 1909-1912
分析立体主义是立体主义艺术运动的两个主要分支之一,发展于 1908 年至 1912 年之间。与综合立体主义相比,分析立体主义“分析”自然形式并将形式简化为二维图片上的基本几何图形。除了使用通常包括灰色、蓝色和赭色的单色方案外,几乎不存在颜色。分析立体主义者没有强调颜色,而是专注于圆柱体、球体和圆锥体等形式来代表自然世界。在这一运动中,毕加索和布拉克创作的作品在风格上有着相似之处。
综合立体主义 1912-1919
画家开始注重画面的整体效果,不再只是强调局部的分解。色彩渐渐丰富起来,事物的形态又重新被重视。
新古典主义和超现实主义 Neoclassicism and Surrealism 1919-1929
1917年2月,毕加索第一次去意大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动荡之后的时期,毕加索以新古典主义风格创作作品。这种“回归秩序”在 1920 年代许多欧洲艺术家的作品中都很明显,包括安德烈·德兰 ( André Derain )、乔治·德·基里科 ( Giorgio de Chirico )、吉诺·塞韦里尼 (Gino Severini )、让·梅辛格 ( Jean Metzinger ),这些艺术家是新客观主义运动和意大利新世纪运动的艺术家。毕加索这一时期的绘画和素描经常让人想起拉斐尔和安格尔的作品。
1925 年,超现实主义作家和诗人安德烈·布雷顿( André Breton )在他的文章Le Surréalisme et la peinture中宣称毕加索是“我们的一员”,该文章发表在Révolution surréaliste 上。Les Demoiselles在同一期中首次在欧洲转载。然而,毕加索在 1925 年的第一次超现实主义群展上展出了立体派作品;《超现实主义宣言》中定义的“纯粹状态下的心理自动化”的概念从来没有完全吸引过他。他当时确实开发了新的意象和形式语法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超现实主义复兴了毕加索对原始主义和色情的吸引力。
很快,毕加索步入了他生命中最神秘的“超现实主义”探索,当撕裂的造型(《格尔尼卡》)、深邃和凶残(《女主角》)代替了以往的忧郁或是怪诞的时候,毕加索的生活也陷入了一个个的旋涡。女人们在这个狂暴、贪婪的男人身上渴望着分享他的艺术灵感与名气,但她们得到的却只是虚无而残酷的现实;相对感情而言,毕加索更看重她们的身体,为了使她们在使他娱兴之余成为他听话的创作工具(《哭泣的女人》、《自我陶醉的女人》),他甚至使用了许多令人瞠目的低级手段。
1927年 邂逅年仅17岁的玛丽·德蕾莎·沃尔持,成为毕加索的模特。并生下女儿马姬;1929年 与雕塑家贡萨列斯一起创作雕塑和铁线结构。作以女人头像为题的攻击性系列画作,显现婚姻危机,结识达利。
蜕变时期
在1930 年代,牛头怪取代了丑角,成为他作品中的常见主题。他使用牛头怪的部分原因是他与超现实主义者的接触,他们经常用它作为他们的象征,它出现在毕加索的《格尔尼卡》中。牛头怪和毕加索的情妇 Marie-Thérèse Walter 在他著名的 Vollard Suite 版画中占有重要地位。
可以说毕加索最著名的作品是他对西班牙内战期间德国轰炸格尔尼卡的描绘——《格尔尼卡》。这幅大画布对许多人来说体现了战争的不人道、残酷和绝望。当被问及它的象征意义时,毕加索说:“这不是画家来定义的。否则,他用这么多字写出来更好!看这幅画的公众必须将这些符号解释为他们理解他们。”
田园时期
在 1950 年代,毕加索的风格再次发生变化,他开始重新诠释大师的艺术。他根据委拉斯开兹的 Las Meninas 画作创作了一系列作品。 他还以戈雅、普桑、马奈、库尔贝和德拉克洛瓦的作品为基础绘画。
毕加索的最后作品是多种风格的混合体,直到他生命的尽头,他的表达方式都在不断变化。毕加索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变得更加大胆,作品更加丰富多彩和富有表现力,从1968年到1971年,他创作了大量绘画和数百幅铜版画。在当时,这些作品被大多数人认为是无能为力的老人的色情幻想或已过鼎盛时期的艺术家的草率作品。直到后来,在毕加索去世后,当艺术界的其他部分都从抽象表现主义转向了艺术界,批评界才开始将毕加索的晚期作品视为新表现主义的前兆。
毕加索毕生致力于绘画革新,利用西方现代哲学、心理学、自然科学的成果,并吸收民族民间艺术的营养,创造出了很有表现感的艺术语言;他的极端变形和夸张的艺术手法,在表现畸形的资本主义社会和扭曲了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方面,有独特的力量。他的私人收藏,包括他自己及朋友的作品,都已捐赠给了法国政府。巴黎建有毕加索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