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9 – 1992 Francis Bacon 弗朗西斯·培根

Francis Bacon

弗朗西斯·培根是20世纪40年代以来不列颠群岛一位风格怪诞的画家。他生于爱尔兰都柏林。常常以畸形的形象或病态的人物为主题,描绘一些令人厌恶的形象。但这些怪诞形象深刻地揭露了这个世界和人类的灾难,他故意把人的丑陋面貌和痛苦挣扎的表情强调出来。还经常在照片、画报、印刷品等著名画作上进行再加工,创作出仅反映自己的内心幻象和痛苦的肖像作品。

培根出生于爱尔兰都柏林一个英格兰人家庭。16岁时他离开家,居于柏林和巴黎,直到1929年定居伦敦开始接触油画,同时不断实验水彩画与素描。在此期间的作品有机而怪异,具有超现实主义的特色,不过一直都默默无闻。1943年一1944年,由于身体的原因而不能服军役。培根把所有精力都放在绘画活动上,成为了一名职业的画家。他是自学成才的画家。他的早期作品受到超现实主义的影响。1945年当他的三联画《三张十字架底下人物的素描》在伦敦展出后,他受到了广泛注意。
培根几乎全靠自学,运用多变的技法表现各种恐怖、愤怒和兴奋的形象。他最擅长运用粗犷强劲的笔触来表现画面中人物的恐怖、荒蛮、孤寂、兴奋和愤怒。培根的笔触中隐含着内心的想象和情绪,虽然人物的形象被肢解甚至扭曲,但依然保持着可以辨认的形象。在培根的笔下,形象不再是再现的重复,而是向人们展现了命运真实的面目。培根形容自己的作品是“试图把某种情绪形象化”。他喜欢表现孤独和苦恼的主题。他所绘制的人物在画面上变成了令人不适一种恐怖,巨大的苦痛感撞击着观者的心灵。正是这种敢于直视内心感受,毫不介意地表现在公众视野当中,引起了人们的内心关注,也让当时的画坛为之震撼。人们把他的作品与戈雅的奇妙作品相媲美。


培根喜欢梵高,因为梵高是位具有痛苦意识的人,喜爱用激动的笔触传达内心的挣扎。在气质上培根与苏丁有相似之处,苏丁也是一位用痛苦的眼光看待世界的画家。他总是以人作为母题作画,他把人物描绘所传达的紧张、痛苦和恐怖的感受,上升到一种崇高的境界。他曾说过:“我希望我的画看上去仿佛是人类由此通过时留下的痕迹,是已经在消失的记忆。”他的画向人们揭示出生存中的痛苦和人类天性中既可怜又可怖的一面,能引起人们的思索。

1952年培根依照西班牙画家委拉斯开兹《教皇 英诺森十世肖像》画了一系列教皇的肖像画,画中的红衣主教隐匿在半透明的帘子后面,这一人物坐在宽阔的空间里,但形象模糊不清,宛如被帘子挡住了似的,他的表情通常是张着大嘴尖叫或打呵欠。这些变体画都延伸他1949年就开始借用的委拉斯开兹的作品,这个主题在他以后的作品中不断重复出现。培根故意把教皇这一系列形象隐匿在帷幕中,其涵义可能是让观者从中感到幕后那躁乱、恐惧的人物状态。不过,画家确实“画”出了本来不属于视觉领域的人的精神暴发力。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